緯育TibaMe for Business《人資練功坊》活動,攜手台灣50大上市集團公司指名授課/金牌講師教練 — 廖孟彥(孟老師),解惑「為什麼企業要培養內部講師?」,並分享如何打造企業專屬的講師團隊。
企業內部講師的價值與優勢
與外部講師相比,內部講師來自企業內部,熟悉實務脈絡、理解組織文化、具備即戰力,能將工作經驗轉化為貼近實際的培訓內容,他們的課程更貼近實務,開發速度快,還有助於發掘更多潛力人才。
📌 內部講師的四大優勢:
- 高度實務對接:內容即源自第一線經驗,案例真實,學員易產生共鳴。
- 快速培育與彈性運用:可因應部門需求快速規劃課程,提升培訓靈活度。
- 促進知識傳承:解決資深員工離職導致經驗流失的問題。
- 強化組織認同與文化:授課過程不只是教知識,更傳遞組織價值。

內外部講師的比較與搭配策略
外部講師擁有廣泛的產業視野與專業方法論,能為企業引入最新趨勢與策略觀點;而內部講師則深耕企業文化,熟悉組織運作,能將第一線經驗轉化為具實戰力、貼近需求的訓練內容。在企業培訓規劃上,內外部講師不是擇一,而是互補。透過搭配使用,既可擴展知識廣度,也能深化學習落地成效。
項目 | 內部講師 | 外部講師 |
---|---|---|
熟悉企業文化 | ✅ 高度融合,了解組織脈絡 | ⚠️ 需事前理解企業背景,有適應期 |
跨產業視野 | ⚠️ 以企業內部經驗為主 | ✅ 擁有多元產業、跨界經驗可借鏡 |
教材內容 | ✅ 可針對內部需求客製、即時優化 | ✅ 提供專業架構、案例、產業新知趨勢 |
適合場景 | 新人訓練、制度傳承、實務技術內訓 | 策略導入、變革啟動、領導與溝通 |
如何選拔與培養內部講師?三階段打造企業專屬教學團隊
內部講師不是天生的,而是透過系統化的訓練與資源支持逐步養成,孟老師提供以下建議:
- 內部講師兩大選拔方式:
- 自我推薦:展現熱情與主動性,易培養成教學熱忱。
- 主管推薦:從專業能力出發,透過培訓激發潛能與信心。
- 一位優質講師應具備的三重角色:講師不只是上台說話,更像是一部教學劇的「編導演」結合
- 導演:能設定學習目標,理解課程為何存在,會使用如 ADDIE 模型規劃整體教學設計。
- 編劇:能設計教案、優化教材,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有邏輯、有趣的學習內容。
- 演員:能透過教學技巧與互動手法,生動呈現內容,讓學習有感、有笑、有收穫。
- 三階段打造教學團隊:培養內部講師不是一次培訓就結束,而是長期投資。以下是建議的培養路徑:
- 基礎建設:讓他們上得了台
- 開場、結尾、結構式表達(言之有物、有理、有序、有情、有趣)
- 克服怯場、打造上課自信心
- 進階實作:寫得出教案、講得出系統
- 教學設計力(導演思維)+ 教材開發力(編劇思維)+ 表達技巧(演員思維)
- 將自己經驗轉化為可複製的標準流程
- 組織制度配套:從講師變成資產
- 課程盤點 → 教案手冊製作 → 認證制度導入 → 輪訓與回訓設計
- 基礎建設:讓他們上得了台
- 企業要推內部講師制度,從哪開始?孟老師建議從「三大支柱」著手,搭建制度與資源基礎:
- 課程支柱:盤點核心與職能課程,優先培養這些內容的內部講師。
- 講師支柱:結合知識萃取與講師訓練,找到專業且願意分享的員工,培養成可授課的講師。
- 管理支柱:制定講師制度辦法,搭配獎勵、認證、升遷等制度,建立激勵與持續成長機制。
孟老師:「很多人一開始不覺得自己適合,但只要透過系統化課程激發、示範,他們會發現講師這個角色能讓自己持續成長與被看見。」
舞台與獎勵制度並進 推動內部講師制度
內部講師制度若要長久推動,除了訓練與教材開發,激勵制度與榮譽設計不可或缺。以下是企業最常見、也最有效的激勵方式:
- 講師分級制度:銅級、銀級、金級、鑽石講師,對應授課時數與鐘點費
- 點數兌換系統:授課可累積點數,換禮品、出國名額、專屬停車位
- 專屬職銜/名片:例:精英講師、策略講師,印在名片上,給予更多榮譽感
- 教學示範競賽:讓表現優秀的講師被更多人看見,成為內部標竿
- 教師節表揚/月會頒獎:建議邀請企業高階主管參與頒獎,展示高層對制度與員工的重視

結語:讓知識留下,讓人才被看見
在快速變動的時代裡,企業能否穩健前行,關鍵在於是否擁有「讓知識留下來、讓人才站出來」的能力。而內部講師制度,不只是為了解決訓練問題,更是串連經驗、人才與文化的核心關鍵,為企業打造學習文化與人才梯隊的基礎工程。
如果您正準備打造企業的內部講師團隊,歡迎與緯育TibaMe for Business 合作:
我們提供完整的【內部講師訓】,規劃適合您企業的課綱與師資,協助您從零開始培養講師人才,並透過系統方法進行知識萃取、教材設計與教學能力培養,讓隱性知識顯性化,加速企業知識保存與傳承。